产后的1~2周会有出血情形,也就是所谓的恶露,如果出血量超过500毫升便称为“产后出血”。由于产后出血无法预期,为了降低其危险性,建议在产前要定期做好产检,而产后则应该多按摩子宫,并特别注意出血的状况。
一般足月的孕妇,绒毛间的血流量每分钟约600毫升,等胎盘剥落后,需依赖子宫肌肉层的收缩以压迫血管止血,如果子宫本身收缩不良,或是胎盘留置而影响子宫收缩,将造成产后出血。
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。从传统定义来看,生产后出血超过500毫升称为“产后出血”,事实上,顺利的阴道生产出血量也往往超过500毫升,剖宫产则为600~800毫升。在怀孕过程中,正常孕妇的血浆量会增加50%,因此可以耐受1000?1500毫升的出血,而不会产生贫血的症状。
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影响,轻微的会导致贫血,严重的则可能引起出血性休克、急性肾衰竭、酸中毒,甚至死亡。
产后出血可分为几种类型,生产后24小时以内发生的产后出血,称为“即发性的产后出血”,而在生产24小时以后发生的出血,则称为“迟发性的产后出血”。
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项:
1、子宫收缩不良
这可能是子宫过度扩张的结果,导致原因有多胞胎妊娠、巨婴、羊水过多。此外,造成宫缩不良的原因,还包括产程过长、急产、前次子宫收缩不好、绒毛羊膜炎、催产素使用不当及全身麻醉。产后大出血及时就医
4、呼吸急促
5、冒冷汗。
6、脸色苍白。
7、尿量变少。
为了确诊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,妇产科医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,如用手触摸子宫,检査子宫是否收缩不好;在良好的灯光下,检査外阴部、阴道、子宫颈是否有裂伤;用超声波扫描子宫内是否尚有残留胎盘,以及腹腔内是否有内出血的状况等;通过血液检査,判别有无凝血功能异常。
针对收缩不良的子宫,首先采用子宫按摩及双手压迫止血。此外,注射常用的促进子宫收缩药物(如缩宫素、甲基麦角碱、前列腺素)、用纱布填塞子宫、使用子宫内压力气球,都可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。
至于治疗产道裂伤的根本方法,就是把伤口缝合起来。
如果是因为胎盘残留、副胎盘或局部性的植入性胎盘所造成的产后出血,可以用真空吸引或施行子宫搔括术来清除,但是对于广泛深入的植入性胎盘,一般则是先进行动脉血管栓塞术,把供应子宫血流的血管阻断,再行胎盘切除术,甚至子宫切除术,需视植入性胎盘的严重度而定。
如果子宫依旧收缩不良,持续出血,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,结扎供应子宫血流的血管或采取各种缝合子宫壁的方法,以减少出血。另外,也可使用放射线血管摄影术,找出出血点之后,再施行血管栓塞术。